如何实现理性爱国 |
|
作者:杨中平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1657 更新时间:2012/12/4 11:27:40  |
在对一节语文课《最后一课》做点平时谈到了理性爱国——
理性爱国的提出源自于太多的感性爱国,感性爱国源自于一团团“民族恨”的火焰。《最后一课》容易给这一团团火焰添干柴。
这一团团火焰一旦集中起来,关校门是关不住的,防暴警察挡是挡不住的,高音喇叭喊“要理性爱国”又能起什么作用?所以说,实现理性爱国远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:
一、釜底抽薪。
前几年,上海教委删除了很多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内容,引起了很大的争议,不知道现在怎样了。在中国,要改革一件事很难,要退回去则很容易,往往只需某个重要人物的一句话就差不多了。但无论变与不变、有没有什么重要人物的出现,我都支持上海教委最初的做法,因为这就是我所谓的釜底抽薪。把《最后一课》从教材中删去也如此。
二、放眼未来。
世界在变小,共同体在变大,国与国之间的大门已经打开。我们不能让“过去”成为“将来”的包袱和障碍。
三、用好“历史”。
1.把历史当作方法用——历史地看待问题。
每个人都有幼稚的孩童时代,有谁还会抓住孩童时代的幼稚不放?同理,人类是从野蛮时代逐渐走向文明的,我们不应该抓住野蛮时代的野蛮不放。
2.把历史当作工具来用。
古人早已告诉我们历史的工具功能——以史为鉴。拿着镜子总是照别人,不是变态吗?镜子的主要功能是照自己——我们为什么曾经饱受侵略?
|
|
文章录入:杨中平 责任编辑:杨中平 |
|
上一篇文章: 小白的悲哀(网络杂谈三章) 下一篇文章: 关于南方周末事件的一种猜测 |
【字体:小 大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