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
 | 网站首页 | 发散思维 | 初中数学 | 文*诗*联 | 初中学科 | 教学论文 | 家长学生园地 | 欢乐家园 | 图片中心 | 课题研究 | 
您现在的位置: 咸阳杨中平发散思维家园 >> 课题研究 >> 研究结论 >> 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
概念形成大致模式       ★★★
概念形成大致模式
作者:杨中平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2267 更新时间:2013/1/31 15:54:00

情景——一类事例——形成概念——命名——下定义——应用

列举一类事例后,可让学生添加事例,这是一种挑战;

抽象出概念,实际上就是找出这类事例的共性;

命名,可看作是根据这类事例的局部最易表述的特征“起绰号”,如平方差公式为什么命名为平方差公式?就是根据公式的一边有平方差这一特征而命名的(另一边的特征不易表述)。在做研究工作时,经常需要“命名”,应该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;

下定义,应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;

通常在给出定义后有一个“举例说明”的环节,它与前面的列举实例不尽相同,有“科研”和“教学”两方面的意义。科研意义是指它有探究“概念的外延有多大”的含义,所以应力求举出有新意的例子;教学意义是看学生会不会鉴别这个概念。

文章录入:杨中平    责任编辑:杨中平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【字体: 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专 题 栏 目
    最 新 热 门
    最 新 推 荐
    相 关 文 章
    没有相关文章
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