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角度看先学后教模式 |
|
作者:杨中平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1935 更新时间:2014/10/16 14:58:45  |
本人曾写过这样一段话:应试教育使教育从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沦落为一个简单的程序(简单的几乎只需要胆量和精神,无需做深入的教研了)。此时,你怎么变都无大碍:精讲多练、先学后教、半天上课……甚至我预言总有一天还会出现一个更大胆的“只学不教”模式,因为应试教育教授知识的思维方式是简单的,学生早已掌握,你多讲也罢,少讲也罢,都是一个效果,难道“不教”就不行了吗?
先学后教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,相对于以往教师的满堂灌,的确有它可取之处。但是,先学后教模式忽视(或弱化)了教师的引导作用。学生在“先学”的过程中,教学内容很难(几乎不可能)以间接方式、多样化呈现。譬如:学生在学习中能自觉设计情景吗?能提出(或深刻体会)相应的框架性问题吗?学生的“学”无非就是“浏览教材(或导学案)——找到学习目标所提到的内容——看懂例题——仿照例题做几道练习题”而已;教师的“教”也无非就是把重点内容重新强调一遍、再把学生的练习评价一下而已。
所以,“先学后教”让学生仅仅是学到了知识和学习知识的一种能力得到了培养,称之为应试教育的一种改良是比较恰当的。也就是说,先学后教偶尔使用一下很有必要,作为一种模式万万不可。
必须要说明的一点,前文多次谈到了以中考为目的的应试作法,给人感觉这些做法似乎就能带来良好的中考成绩。其实不然:本人分析了某区近三年的中考平均分,发现除却试题难易程度的影响,分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。
|
|
文章录入:杨中平 责任编辑:杨中平 |
|
上一篇文章: 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角度看导学案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 |
【字体:小 大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